中國建筑文化源遠流長,有著豐富深遠的文化哲理。中國是一個地域遼闊、民族眾多的國家,各個地區(qū)的地理條件、經(jīng)濟技術和建筑文化有著明顯的差異,因而有著
北京四合院、福建“圍屋”、安徽馬頭墻、嶺南騎樓和云南吊腳樓等外形各異、內涵文化獨特的差異性建筑,中國傳統(tǒng)建筑文化正是由各個地區(qū)、各個民 族各具特色的地方建筑文化所組成。
“越是具有民族性,也就越具有世界性”,中國的建筑文化曾經(jīng)迷倒那么多洋專家、洋學者,有的甚至窮盡最好生命時段,跋涉 在中國城鄉(xiāng)進行不懈的研究。中國的建筑文化曾經(jīng)是中華民族最值得炫耀的瑰寶。
現(xiàn)在建筑文化的發(fā)展史
自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,便利的交通和電子文圖信息,讓我們的一些建筑商和決策機構被洋風所吸引,他們或出于急功近利,或學識淺薄,或想要標新立異,一時間仿佛古代邯鄲那個青年一樣,盲目刮起一場學步“歐陸風”。先是南部沿海城市作俑,繼而內地各大城市“跟風”,甚至一些人口不到10萬的小小縣 城,也都建有什么“歐陸經(jīng)典”、威尼斯小鎮(zhèn)、夏威夷風光。
尤其令人不解的是,許多懸掛著五星紅旗和國徽的地方政府和下屬各部門的辦公大樓,也紛紛套用歐陸建筑風格:梅花窗、羅馬柱、鐘樓、哥特式尖頂…比比皆是,處處可見。你搞巴比倫空中花園,我就搞拜占庭穹頂,大家都想“前衛(wèi)”,(只差沒把人的眼睛涂成藍色,頭發(fā)是染黃一部分了),不當土老冒,與洋世界接軌。殊不知,這種不合國情的濫用,有傷中國人的感情,又因只學來了皮毛,沒有挖掘到文化精髓,結果,枉使自己丟失了本來面目,“假洋鬼子”建筑流行了很短一段時間就成了“雞肋”。
洋人的建筑,尤其是西方國家的建筑不是不可以拿來借鑒,西方國家的建筑風格造型豐富,線條細膩,富于變化,譬如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茨堡市附近一片風景優(yōu) 美山林中的流水別墅,從1937年建成,半個多世紀過去了,無論其設計風格、建材與技術的應用、還是堅守自己信念的固執(zhí),依然沒有任何一個建筑師能夠超越他----弗蘭克•勞埃德•賴特,流水別墅被譽為“世界建筑洪流中沉淀的非凡結晶”,“絕頂?shù)娜嗽煳锱c幽雅的天然景色的完美平衡”。自它之后,一切有關近代建筑的史書都毫無例外地增添了這重要的一章。
還有英國亨利七世小禮拜堂外部飾面的繁麗幾何分割,英國朗格里特府邸立面采用水平格式大窗,窗間墻很窄,那種單純、簡潔與和諧等等,都值得“拿來”使用,但不可以膚淺地不分建筑物使用性質,胡亂搬用,要考慮民族習慣,更要考慮民族感情。
與大刮“歐陸風”相悖的,是一些城市刮起“復古風”,這種傾向的特點是專門仿建古建筑,什么寺、觀、廟、殿、庵、亭、臺、樓、閣、園,有例就仿,根本不考慮古典建筑的基本比例、尺度處理,至于該建筑所處地位與周邊建筑及景觀是否和諧,鬼才管它!還有的城市在高樓大廈頂部加建琉璃亭子,其不倫不類之景狀,簡 直令人啼笑皆非。
與前述兩種癥狀不同的是,一些城市的發(fā)展規(guī)劃缺少科學定位,很美的一片建筑群體,突兀的插入一、二幢不和諧建筑,造成整體敗筆。如武漢漢口的沿江大道區(qū) 段,就有個方體建筑頂部修建了一個碩大的圓球,讓人看著很不舒服;既與整體建筑的線條不合諧,又讓人覺著隨時會掉下來,建筑視覺受不了。廣州的天河北也有 一座大廈,其頂部竟一劈兩半,一面呈半圓,一面呈刀型,看著也是建筑視覺痛苦。
一個城市的建筑,其實就是一段歷史,一個時代的縮影?,F(xiàn)代建筑應該提倡民族性、文化性和時代性,而不能只是亦步亦趨,沒有自己思想的跟在洋人古人后面爬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