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四合院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。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,家庭也是等級鮮明的社會的縮影。住宅非常深刻地反映了這種特性。北京四合院中的布局與家庭成員聚居的形式緊密對應(yīng),各座建筑分屬家長、子女、仆傭等不同的家庭成員,通過位置、朝向、寬窄、高低體現(xiàn)了不同的等級差別,又連接為統(tǒng)一的整體,尊卑有序,具有很強的倫理特性。
北京四合院中的正方大多居北,朝向最好,面寬和進深都是最大的,同時屋頂也是最高的,是整個住宅的核心建筑,因此由一家之主居住。一家的老主人去世了,繼承者不但得到全部家產(chǎn),也可以搬進正方,名正言順地占據(jù)核心位置。
北京四合院廂房東西對稱,地位低于正方,大多用作兒子一輩的住房。中國的傳統(tǒng)是以東為貴 ,因此理論上講應(yīng)該由長子朱東廂房,其他兒子住西廂房,而且東廂房的屋頂也比西廂房略微高一點,表示“青龍壓白虎”之意義。不過這點差異只是風水上的講究,肉眼是辨別不出的。
北京四合院古代未出嫁的女子地位不高,一般住在后照房中。家中的教書先生以及留宿的客人大多安排在外院的倒座房里,而一些下人則根據(jù)各自的具體分工分別住在倒座房、耳房、后照房或者跨院的下屋中。地位低的人,住所的朝向就比較差,房間也窄小。
北京四合院從居住的角度來說,西廂房朝東,面對的是晨光;東廂房朝西,面對的是夕陽,有西曬之苦,住起來還不如西廂房舒服,有的人家因此也可能把東廂房作為下屋使用。
對此老北京也有句諺語:“有錢不住東南房,東不暖來夏不涼。”整個四合院中,只有北f房才具有冬暖夏涼的最佳效果。西房次之,東房再次,南房最差。曹禺先生的著名話劇《北京人》中,輩分最高的家長老太爺、老太太住北房,下一代的大爺、大奶奶住西廂房,東廂房留給保姆、奶媽帶著小孩住。這是民國時期的北京四合院的一種生活寫照。